• 注册
  • 礼拜堂 礼拜堂 关注:2021 内容:2097

    施虐心理和受虐心理的共同起源(下)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这篇帖子也是根据《逃避自由》中的思想结合我个人的所见所闻整理写出的。)

     

    我们上个帖子讲到西方施虐受虐行为从中世纪开始盛行。那么为什么中世纪会盛行这种东西呢?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

    人类在原始时期和动物一样凭本能生存,没有自我意识。但是到了中世纪时期,通过劳动促进大脑的发展,人类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人开始和自然有距离感,不再只靠本能生存。

    这在西方文化中的反映就是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

    并且人不只是感到自己和自然之间有距离,自己和他人之间也有距离。因为自然和他人的活动都和自己的意志无关,是不可控的。有时候自然或他人都拒绝回应自己的需求。

    这样,一种名为孤独的情感就产生了

    对于一些人来说,即便处于人群闹市,如果没有人和自己呼应,还是会觉得孤独。

    这些人为了消除这种孤独感,一般会有三种方法,一种积极的,两种消极的,而其中一种消极方式会让他们产生施虐和受虐心理。

    第一种,最好的方法,找到自己的事业和兴趣,投入其中,就不会感到孤独,甚至还能做出一番成就。我最佩服的科学家牛顿就属于这类人,牛顿终身未婚,因为力学三定律比他身边的庸脂俗粉有趣多了。牛顿是其中顶级的人才,我们普通人不必做到这层次才能获得乐趣。其实小手艺人、业余歌手、小商贩、农民等等都可以。只要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且不受制于人的人,都能从中获得乐趣,不再为孤独烦恼。

    第二种,常见的方法,让自己淹没在人群中。无论别人去哪里,都跟去哪里;别人做什么,就学别人做什么。我想我们不难在自己身边发现这样的人。他们放弃自己的思想,压抑自己的自我意识,从而回避孤独这种情感。大众电影、跟风买名牌、被公众号洗脑……构成了他们的生活。只有在很偶尔的时刻,他们会质疑自己到底是在为什么而活,这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但是大部分时间,他们并不想思考这个问题。

    第三种,较不常见的方法,也就是我要谈的——施虐和受虐的方法。这种方法属于没有找到自己的事业兴趣,但也不想或不能融入人群的人。他们通过吞并他人或被他人吞并来消除自己的边界。施虐者通过对他人施虐来和他人建立联系,即吞并。受虐者通过被施虐来和他人建立联系,即被吞并。同一个人可以既是施虐者,又是受虐者。更倾向于哪一方则取决于施虐和受虐气质的比例。施虐者和受虐者结合起来的时候,这两方也就暂时忘记孤独了。

    弗洛姆认为后两种方法是对个人成长责任的逃避。人有了自我意识才有创造的自由,才能有各种科学、艺术、文化等等的发明,但是却有那么多人逃避这种自由。弗洛姆观察到这种现象,因此写了一本书——《逃避自由》。

    弗洛姆指出,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个人才能的限制、个人权利等的限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和兴趣——让自己发挥创造力并得到成长的对象。在中世纪,人们的职业是世袭的,经济也非常落后,大部分人都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在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看起来经济很发达,但是经济和ZZ的权力都掌握在最顶层的一小撮大资本家手中,大部分人依旧没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能做上面的人安排你做的事。只有一小部分实现经济自由,且不触犯ZZ权利界限的人才有资格做自己想做的事。

    因此在资本主义占主流的世界,后面两种人那么多,而第一种人是我们羡慕的对象

     

     

    而我写这些,是为了传播弗洛姆的思想,理清我们的心理根源,鼓励更多的人在这艰难的世道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事业,成为第一种人。

    我自己曾经是百分百第三种人,但是我活了这么久,发现还是第一种人活得最开心,所以我在努力变成第一种人,其中的经历和经验我以后会写。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想从第三种人中的受虐狂变成第一种人,(施虐狂我暂时不清楚),可以先去看我写在这个网站上写的第一篇帖子,有点像鸡汤文,但它是一个可以让我们从此开始改变的起点,加油!

    其实三种都各有各的好,毕竟能力跟阅历每个人都不一样。其实社会主流还是以第二种居多,不过您能实现自我增值也是挺了不起的了,谢谢指点。PS;牛顿之所以终身未婚,其实主要是性格问题,看他怎么嘲笑胡克(就是胡克定律的那位大神)就知道。
  • Dala我看完以后反而感觉这三种就像三我一样,都希望活在第一种既超我的境界,到大部分人是活在第二种本我中,我们这个小圈子活在自我中,既遵守自己本子吞噬或者被吞噬之中。才疏学浅不知是对是错。谅
    拉黑 5年前 电脑端回复
  • 楼兰君@多喝沸水 佛爷真乃见解独到
    拉黑 5年前 电脑端回复
  • Dala@楼兰君 愚者之见,施主廖赞。
    拉黑 5年前 电脑端回复
  • 回复
    传火者
    刚才回复说好,楼主说的第一种我认为是一种超我状态,既超脱外界的束缚活出的自我的一种状态,第二种为本我,为了保持自己当前的状态,随波逐流的一种表现类似儒家的中庸?(愚见)。第三种是自我,既不在乎周围的实物本身对自己的影响,只坚守本心的一种方式,从而引出楼主所说的吞噬过被吞噬。不知道我表达的对不对!愚者之见,若有所偏差一笑而过即可
  • 雯雯Cozy很明显我是反对第三种的。你觉得施虐或受虐是坚守本心吗?我觉得它是由于环境原因压制了自我的发展才导致的一种问题性格。第一种也不叫超我,如果你把它叫做超我,就好像它很虚幻一样,其实找到兴趣爱好事业都是很实在的东西,是自我的实现。我不是弗洛伊德那一套的,弗洛伊德的理论太旧了。
    拉黑 5年前 电脑端回复
  • 回复
    楼主您好呀,我对您的看法很感兴趣,D/S是消除自己边界的认识很有意思。

    我想很多人都是三种情况的混合吧~我是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能够得到快乐和满足,在生活中也庆幸能够有朋友们一起活动。同样的,我也有第三种状态,想着屈服Ḋṏṁ 或者在Ḋṏṁ身边尽事。
  • 雯雯Cozy是的,尽量让第一种状态的时间保持久一点,失去自我并不是好事。
    拉黑 5年前 电脑端回复
  • 晴天骥嗯呐,挺有意思的,感觉这个就仿佛一个指针,来指示自我意识的程度。自我意识过强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比较有趣,就会从自己的兴趣和研究中获得快感,其次是从抽象的人(社会群体,大流)身上获得兴趣,喜悦和自尊。再次就是需要从具体的人(某个Ḋṏṁ或者S)身上获得快乐。@雯雯Cozy

    反过来想的话,自我边界这个说法真的很赞。第一类人的自我边界非常清晰,第二类需要和周围人达成一定默契并交换一些精神和物质。第三类本身就不存在边界。。emmm

    拉黑 5年前 电脑端回复
  • 回复
    金迷琼石
    讲究
    回复
    所以工作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而且是立身之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聊天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