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集中营 集中营 关注:670 内容:1909

    《我们内心的冲突》读书笔记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迷路猫 > 集中营 > 正文

    记录书本中的只言片语,等哪一天有新的心得想法,再做梳理。

    [该符号中是自己想到的部分]

    路还很长,我们都不完美,但我们可以学着,和它更好的相处。

    为了极力避免冲突,更准确的说,否认冲突的存在,刻意营造内心的和谐,患者投入了何其多的精力和智力。

    解决冲突的尝试主要有四种,一是打压重提的一方,将其对立面扶植为主导;二是疏远人,与人保持情感距离可以免于引发冲突;第三是疏远自己,真实自我被其所塑造的理想化自我形象所取代,看起来像一个丰满人格,毫无冲突痕迹;第四世寻求解决的尝试主要是想消除分裂。解决冲突还有一些其他方式:盲目紧张,主要作用是压抑内心的一切怀疑;盲目自控,完全依靠个人意志力将割裂的人格强蹿再一起。

    这些冲突引发多种恐惧、虚耗精力、难免有损德行,使患者因自觉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而陷入深深的绝望。

    [羡慕那些顺从自己内心的人,我这里对自我的疏远,用紧张舒缓自己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完全靠意志力强撑着做一个看起来正常的人,有点累了]

    理解了神经症性绝望的影响之后,我才注意到了施虐倾向的含义。这些代表着一种尝试,即试图通过让他人受苦来找回自我,而施虐者往往为自身经历所困而深陷绝望。这种不顾一切的激情常见于施虐行为中,源于个人难以满足的报复欲。伤害他人的需求实际上并给一种鼓励的神经性倾向,而只是某个综合性整体的一种是种始终有效的表达,这个整体,称之为施虐倾向再好不过。

    [书里提到的施虐倾向,想来不止是性施虐,而是人性中所有,我没有这种施虐心理,不知道对于S来说是不是会有这种心理上的冲突]

    施虐与受虐的驱动力可解释为性与破坏两种本能相融合的产物。

    亲近人、对抗人、疏远人

    亲近:无助感。以顺从获取归属感,被支持感,从而让自己觉得不再那么孤单弱小

    对抗:敌意。不信任他人,自保和报复

    疏远:疏离。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定势:自身内心僵化,无法吸收新的经验

    [我的自我情感的发展上,停滞在青春期即将发展成“独立人格”的路径上,这种停滞也使自己在如何爱和如何被爱,甚至与人交往中产生了定势,不再对外学习]

    一个人应该能对人让步、与人对抗并独处,三者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算是目标吧]

    亲近人:屈从型人格

    谁的情感不可或缺,谁的攻击性就越强,谁就越可怕。屈从型人格,需要有人喜欢、有人需要、有人渴求、有人爱恋,需要被人接纳、受人欢迎、有人赞许、有人欣赏,越是重要的人,越离不开他,这样他才觉得自己对别人越重要、要有人帮助他,有人保护他,有人关爱他,有人引导他。

    屈从型人格的两个特点,一是虚弱的无助感,二是妄自菲薄的倾向,三是他人整体依赖性的一部分。他人的任何反驳都会成为他的灾难

    在分析屈从型人格时,还有多重多样的攻击性倾向被严重压抑,与表面的过度关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们对他人的漠不关心、藐视、有无意识的依附于人、利用他人、控制、操纵他人的欲望,总是想胜人一筹或者成功复仇的想法。

    屈从型人格:爱情重于一起:疯狂之中有手段,她们要保证既满足被喜爱的需求,又满足支配欲,即满足韬光养晦的需求,又能胜人一筹(依靠伴侣专一的敬意)这能够让她能够在合理合法甚至值得赞扬的基础上释放自己的攻击性驱动力,同时有能展示出他所具有的各种和蔼可亲的品质

    [与我臆想中的不同,往往更具力量的攻击性不是表面就表现的很强势的那些人。那些屈从型人格的S品质,可能来的更有冲击性和张力。与我臆想的不同,以顺从获得归属感,让自己觉得不那么孤单弱小,看似是M的内心需求,可能更是S的内心需求,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说“S其实是为M服务的”这句话吧]

    挺好的,把所得转化为自己的能量
    回复
    我很佛系
    尼采说,他人就是地狱。阿德勒说,如果不能与他人合作,人生的意义就很难实现。
  • Darcy这岂不是说,不与地狱的人打交道人生就没有意义
    拉黑 5年前 电脑端回复
  • 如鵺这个故事最后是尼采疯了,而阿德勒成为心理学大师。
    拉黑 5年前 电脑端回复
  • 回复
    老师的意义就是教导学生,而且学生的目标就是超越老师
  • Darcy超越老师有点难呢
    拉黑 5年前 电脑端回复
  • 回复
    屈从型人格
    回复

    0:46,应该睡了,还是在读15min书吧,没那么困


    对抗人,攻击型倾向人格

    [emmm一个性恶论,一个性恶论,屈从型和攻击型人格都是性恶论呢]


    攻击型人格想当然的认为每个人都是心怀敌意,并拒绝承认事实并非如此。在他看来,生活就是所有人之间的相互斗争,笑到最后的都是最邪恶的人。

    [好像是吧,不过所以恶也不是绝对的贬义吧,有程度不同,也有角度不同,恶本身也有两面性]


    整个世界就是斗兽场,以达尔文主义理解,强者消灭弱者,适者生存。什么最有利于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所处的文明,在任何例子里,最高法则就是冷酷的追逐自身利益。因此他的手游需求就是控制他人,控制他人的手段千变万化,数不胜数。

    他还渴望出人头地,获得成功,享有特权,获得任何形式的认可。这让他主观上认为自己实力强大。

    他厌恶承认自己的任何恐惧,并且会采取极端的手段加以控制。

    攻击型人格的禁忌主要在情感领域,影响着他在交友、恋爱、动情、换位思考、应付不感兴趣的娱乐等方面的能力,他认定最后一种纯属浪费时间。

    他的价值体系是围绕着丛林法则简历的,强权即真理。

    尼采:超人会将人和形式的同情视为第五纵队,即堡垒内部的敌人。


    攻击型人格和屈从型人格的相同点:需求一样具有强迫性,都是有焦虑所引起,但他们对恐惧的反应不同,导致有相应差异,缺乏灵活性。

    屈从型人格关于讨好,攻击型人格则全力以赴做个好斗士;

    屈从型人格害怕获胜,攻击型人格害怕失败;

    屈从型人格随时准备自责,攻击型人格随时准备着指责他人,相同点是两者都不思考过错的责任到底在何处;

    屈从型人格认错经常认为自己其实没有错,只是出于讨好他人,攻击型人格也觉得对方未必有错,但自己一定是对;

    屈从型人格寄希望于爱,攻击型人格则寻求认同;

    屈从型人格希望讨所有人喜欢,攻击型人格把所有人当成潜在敌人;

    屈从型人格不惜代价避免冲突,攻击型人格视斗争为天性;

    屈从型人格抓住恐惧和无助不放,攻击型人格拒这二位到门外;

    屈从型人格追求人道主义理想,攻击性人格崇拜丛林法则;


    亲近人与对抗人之间,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其区别不是简单的强与弱,我们都有屈从与攻击的特质,如果这两种模式都是神经症性的,那对这个人的成长有害,两种水火不融的因素无法构成一个和谐的个体。


    [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一直在对号入座,可怕,自己有的时候是屈从型,有的时候是攻击型,不得不承认,多少有一些神经症性的,这也让自己觉得很不舒服]


  • 如鵺一个人并非是二元化的,不适应这个就是那个。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貌,重点是,你想展现出来的是哪一个,展现哪一个让你更舒适。

    有时候,想表现的和让自己舒适的样子,可能不是同一个,这个抉择会比较困难罢了。
    拉黑 5年前 电脑端回复
  • Darcy @如鵺 这些冲突会撕裂一个人,有强迫性,经常既想要表现a也想要表现b,自己跟自己打架,然后实际什么都没有做。
    拉黑 5年前 电脑端回复
  • 回复

    疏远人

    关于独处:大家都会想要一个人呆会,渴求有意义的独处绝非神经症;大多数神经症患者不敢正视自己灵魂的深处,无法享受有建设性的独处,这本身就是神经症的征兆。

    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难以忍受的压力,且独处成为逃避这一压力的首选时,独处的愿望才是神经症性孤僻的迹象。

    疏远自己:对情感体验麻木不仁,不清楚自己时个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渴望什么,希望什么,害怕什么,憎恨什么或者相信什么。


    他们内心与他人保持情感距离的需求是一切的关键,更准确的说,他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决定不在情感上与他人有任何牵绊,不论是爱情中,争吵中,合作中或者竞争中。他们在自己周围画了某种魔法圈,没人能够跨越,这就是它们表面上看起来能与人型处的原因,这种需求的强迫性表现在有人侵入时,他们的焦虑反应上。

    他们养成的所有需求和拼合都是以“超脱”这一主要需求为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自给自足的需求,对此最积极的形容是神通广大。这是他补偿自闭的唯一方式。

    保持自己自足的另一个更危险的方式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限制自己的需求。这里深层次的原则就是不要太依附于人,依附于物,以防人或者物变的不可或缺,这会危机他的清高。一无所有到是更好,这很重要。例如,一个孤僻症型人格可能能够真正享乐,但如果想了在任何方面有赖于人,那他就宁可放弃。

    他回避竞争、特权和成功,他坚持凡事自己亲力亲为,不相信他人。


    [我有点写不下去这一段,也有点看不下去这一段,感觉这里每个字都是为我而写,有点困有点累有点委屈吧]


    另一类人突出的需求是隐私的需求,习惯于将自己隐藏在神秘面纱之后。


    自给自足和私密空间都服务于其最主要的需求,即对彻底独立的需求,他自认为独立是一件好事。他拒绝盲目迎合,有队竞争保持超脱,某种意义上,这让他成为道德完人。这里的荒谬在于,他将独立是为最终目的,而忽略了这一事实:独立的价值最终取决于他独立的去做什么。他的孤僻现象整体,独立是其中一部分,实际指向消极方面:其目的在于不受影响,不被强迫,不受牵绊,不欠人情。


    和其他任何一种神经症性倾向一样,对独立的需求普遍具有强迫性。如果有可能,他们尽量避免长期责任,如结婚。

    表面上服从以避免摩擦,但心里顽固坚持拒绝一切常规规范和标准。


    优越感:所有孤僻者内心的优越感暂时被打破了,不论是因为具体某个失败还是日益激化的内心冲突,都会因为无法忍受孤独而疯狂的向他人索取情感,寻求保护。


    [我不写了 T.T]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聊天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