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洛的实验就是那个著名的布猴铁猴实验。步猴有舒适温暖的怀抱,铁猴子有奶嘴。除了极小的猴子以外,大多数猴子孤儿(除了进食期间)更喜欢和布猴呆在一起。这个实验证明 人类除了客观需求以外 还有主观需求。简而言之,人都是需要被爱的。
这个实验还有后续。追踪调查发现,缺乏母爱的猴子孤儿虽然获取营养长大。但是,这些缺爱的猴子孤儿长大之后却患有严重的情绪失调。他们侵略性强,高焦虑,难沟通当然也更难融入猴群。甚至,所有哺乳类和鸟类都有类似特点。
(上面内容提炼于《人类简史》)
人类当然不会例外。所有人都有感情需求。不过两个人的事情总是难搞些的。我喜欢引用multi angent system(多智能体?这个中翻其实不准确)中的观点来看两个人的事情。一个人爱自己产生的精神能量永远比不过两个人互相扶持。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首先维护关系正常运转就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事情。其次,两个人的系统要比一个人的系统不稳定太多,运行久了肯定会出问题。这时候如何修复运转就是耗费心力,同时非常考验两人智慧的事情了。总之,两个人可以非常好,比一个人好很多。但是也可能很差,很糟糕。
继续上面,两个人的关系。永远应该在于多出来的能量分配。爱的方式应该在于,比如,我乐意将两人一起时候,多出来的能量六四分成,我让两分于你,而不是,我非但不赚反而亏欠。一方(或者两方)持续负收入的任何关系(S/D,朋友,恋人)都无法维持,。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就要果断放弃,不然会造成更大的伤害。这是对双方的负责。
一直把两个人的关系看成是一个反馈系统。对对方的任何的好与坏都会反馈于自身。正如哈洛实验的后续,人在缺乏关爱的情况下会情绪失调,交流敏感又难以沟通。而这种反馈会最先作用于关系亲密的人身上。因此,维护不好的关系,会让两个人互相影响,越变越糟。这个事情同时应证了上一段的观点:在一段关系中,自己的体验感和对方的体验感同样重要,出现问题要及时调整,无法挽回要及时放弃。
个人认为,两个陌生组成一个能够长久维持的系统,关键在于行为模式的建立。成年陌生猫狗见面往往会打架,但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猫狗却可以作朋友。其中关键在于理解对方的行为模式。人的思想比猫狗复杂的多,行为更加难以预测,区别也更大。这个时候一方面学会对方的行为模式,另一方面教会对方如何与自己相处就很重要了。当然,这并不容易,尤其在很长的时间跨度上。有个比喻用在这里特别应景,谈恋爱就像上学,不会学习的人是无法通过转学这种方法提高成绩的。因此,不要害怕关系破裂,但是也不要轻言放弃。其中抉择,只能当事人自己体会。
(接下来就要谈谈,我其实并不是特别了解的事情了。)
在我的理解中,Ḋṏṁ 和 ṡṻḃ 应该是一种更特殊的关系。Ḋṏṁ掌控而ṡṻḃ喜欢服从。Ḋṏṁ 会将自己的影响强烈的施加于ṡṻḃ。所以其实Ḋṏṁ主导了这种二人关系的建立。Ḋṏṁ会施加比一般恋人关系更强烈的影响之于ṡṻḃ,将ṡṻḃ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主导者需要更细致更敏锐的观察被主导者的状态,防止过度影响或者碰触ṡṻḃ的禁忌。这是很考验也很有成就感的(Ḋṏṁ的快感一方面来自于此?ṡṻḃ被这么关心大概也会开心?)ṡṻḃ交付主导权是对Ḋṏṁ的信任。获取这种信任也是非常有愉悦感的吧。
第一,一些思想碎片难免有不严谨的地方 第二对于D/S 甚至是对于两个人的感情我的经验其实不多,没办法讲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比如如何有效沟通,如何让对方和我好好沟通,何时应该放弃)
最后骗一波猫粮,我自己昨天讲的那个(被人评价口味轻的那个)故事的一个小后续。
隐藏内容需要付费才可以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