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Enzo
蓝色,红色。
上,下。
左,右。
太阳,月亮。
成熟,任性。
强壮,柔弱。
医生,护士。
文科,理科。
这几组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答案很简单,在我们看到这些词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给这些词联系上性别因素:男人成熟,强壮。女人任性,柔弱。男生擅长理科,女生擅长文科。
~1~
虽然说我们心中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性别刻板的意识,可是像在我们选择大学专业或者兴趣爱好的时候并不会去想:“诶,我是男生,男生都擅长理工科,或者男生都喜欢理科,所以我应该选一个理工科专业。”我们选择,只是因为我们有这个爱好或者倾向。但当我们在选择男女朋友的时候,我们会潜意识地去按照“男生比女生高”,或者“男生比女生大”这样的一个标准去寻找目标。
当然了,也有观点认为,恋爱中年龄和身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合适。曾经问过一个女生,“为什么女生都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男生?”她说,也不一定要年龄大吧,只是觉得年龄大的男生会更加靠得住。
嗯,所以女性要依靠男性,男性要被依靠。
~2~
这样真的没问题吗?
我们知道,依靠和被依靠这些都是来源于性别刻板印象,而性别刻板印象是不合理的。那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觉得上面提到的常识,都是理所当然的呢?
我们都知道,“男人成熟,强壮。女人任性,柔弱。男生擅长理科,女生擅长文科”这些都是一些非常典型的性别刻板印象。也有一些比较隐晦的刻板印象,比如,女生心思更加细腻,或者,男生不会打扮自己,等等。
但是,除了这些性别刻板印象,像“蓝色,红色。上,下。左,右。太阳,月亮”,这些比刻板印象更深层,更接近直觉的东西,又是什么呢?既然我们没办法造出“男性更蓝色”或者“女性更右”这样的句子,那么这些概念在我们生活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3~
这种象征性的对应,叫做“象征结构”。象征结构是一个同源对立的系统,所以通常也被叫做“象征结构系统”。“同源对立”指的就是如果男性拥有什么样的属性,女的就拥有与之相关,且相反的属性。我们不断发展的性别刻板印象也只是象征结构思想的指导下的一种产物。
这种象征结构是人类最初认知这个宇宙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比如以形而上的逻辑把生物学和宇宙学联系起来,人类早期才得以“解释”许许多多的东西,从而建立起最原始的哲学观。然而更重要,也更糟糕的是,一旦我们学习并了解了这个象征结构设定的世界观之后,我们会自发地用这个世界观来解释更多的东西。比如说,在我们知道了“内外”当中,外代表了男性,那么我们会让属“外”的男性去外出工作,而属“内”女性呢?就应该在家里做家务了。那么既然女性应该做属“内”的家务,那么和家务相关的,更多的属“内”的东西,比如说:服务,打扮,当老师,也就都应该更适合女性了。
~4~
这里有一个逻辑。
为什么男性或者女性会擅长做一些我们现在认为这两个性别擅长做的事情?假设我们有两所学校,A校和B校。A校取消了体育课,但是B校没取消。一年后,给两所学校做测试发现A校的学生的体育成绩比B校学生差。结论就是,A校的学生可能并不擅长体育,那么既然A校学生不擅长的话,那么以后也就不用学了嘛,但是不学的话,学生怎么可能会擅长呢?——这就叫做循环论证。
现在我们的社会常识中,我们觉得女性擅长顺从,被动。而男性就适合领导,主动。或者说,男生擅长做一些更技术,更需要智力的工作。然而女性就更擅长那些需要处理人际关系,或者文字方面的工作。古代有男耕女织,现代有现代的性别职责。这个象征性结构系统指导下的社会性别职责会给我们一种错觉:好像这种职责对于两性是平等的;好像每个人都该去自己这个性别应该做,且擅长做的事情。比如,女人要有“女人味”,而男人要有“男子气概”,这个系统对两性的约束就是平等的。
可是,这种“各司其职”和表面的平等,并不能改变在象征结构系统当中,男性拥有了诸多特权的事实。男性可以去指使女性,男性可以制定规则,男性可以去参加政治,等等。而女性在“侵犯男性特权”的时候,往往会受到男性和女性共同的排挤。因为女性去做男性做的事情,是对男子气概的侮辱,也是对女性身份的背叛。而且,就算某些有能力的女性真的摸到了那些男性私有的特权,我们对这位女性的评论,也会说她身具诸多男性的特征,最为常见的就是“女汉子”“女强人”的比拟。
男性霸权的存在,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男性霸权所建构的男权社会具有其平等性,例如,男权社会固然要求女性在家主持家务,但是男性也被要求购买房产以及外出挣钱以维持家庭运转,而女性则没有这些压力。所以压力被分与家庭中的两人,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女性愿意服从于男性霸权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我们在打破男性霸权中所面临的艰难但必须突破的命题。
~5~
很多人拒绝使用“女权主义”这个词,觉得女权的核心思想也是平权。好像倾向于任何一个性别就是不平等的,所以我们应该多用“平权主义”这个词来替代“女权主义”。呵呵,这些人都没意识到,这个世界一直在男性的手里啊!“男性中心观念被当成中性的东西接受下来,无需诉诸话语使自己合法化”(Bourdieu,Le Sens pratique, P128)于是乎,异性恋中“男性比女性高”,或者“男性比女性大”这种事情的合理性是不需要被辩护的,尽管这样的合理性根本不应该存在的。
当所有人都带着“男性霸权”的思想来做平权。这样的思想下,平权运动再怎么平,这个社会都是斜的。就比如说。之前有一个师范大学为了发现学校女生过多,便想多招些男生。但是男生文科不是差吗?而且不也对师范没兴趣吗?所以这个师范大学就降低了男生的录取分数线。这样至少变得看上去对男生更公平了。
这样做的问题在哪里?我们知道,女生擅长文科,擅长当老师,或者对当老师感兴趣,是因为当老师是家务的一种延伸。这实际上是我们对象征结构系统的一个思维拓展。在这个时候,正确的事情应该是去鼓励男生当老师的兴趣,告诉男生其实他们一样擅长文科,一样会成为很厉害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破男性霸权对我们的约束。有些城市设立地铁女性优先车厢也是一个很好的“用男性霸权的思想做平权”的例子,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6~
男性霸权埋藏在人类的意识中是如此之深。
Bourdieu指出,打破霸权的办法只有期待一个政策上的力量。人们凭借自身的觉悟和努力能做出的改变区区甚少。
更加绝望的地方是,如果有女生因为身高或者年龄而看不上一个男生,这个男生也并没有办法指责女生说她们这就是男性霸权的思维。就像我们都知道“结婚买钻戒”是钻石公司的阴谋,在这个营销手段出现之前,钻石还只是不值钱的石头,我们甚至能察觉这种购买行为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你现在结婚,你会不会买一个钻戒?结论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喜好和选择,只是我们拥有自由意志的结果;而男性霸权的表现,是在宏观上的,一个性别的集体倾向。
~7~
可是至少男性霸权是可以被意识到的,那么在我们意识到男性霸权之后,每个人日常除了转点平权的文章之外,又都能做些什么?
如今,性别问题存在在认知上的根本原因往往是因为男女之间存在的客观身体差异,对此我们需要给予承认,但是男女身体上的差异究竟程度多大,其差异是否大过了个体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又有多少男女之间的差异是通过社会建构出来的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Judith Butler认为,性别只是一种表演。女生为什么体育比男生差?因为女生需要表演好女生。比如,一个女生不应该在操场上跑跑跳跳,不应该力气很大,不应该像个理工男一样,等等。首先,女性被要求做这种表演,结果就是这种表演是合理的。“女性本来就不擅长运动啊你还为什么还要求女性去运动呢?”
所以打破它的方式,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要通过表演的方式来解决表演的问题。只要我们都去做反向的表演,女生不要再那样做女生,男生也不要再那样做男生。这样的表演就会被打破。当然了,一些大的层面,比如说身体素质什么的,可能会需要一个周期,通过一两代人的努力。但是,像喜好和品味,可能通过一两个月就能矫正过来。其中,最适合反向表演的情景,莫过于在一段亲密关系之中。恋爱中,尝试着将两性的表演颠倒:女生变得主动,靠谱;男生变得被动,体贴。这样做,相比于鼓励男性穿着女装上街,或者鼓励女生去学编程而言,是愉快而简单的。
~8~
既然女性可以去喜欢男性,那男性为什么不可以去喜欢男性呢?既然女性可以有“被强奸”的性幻想,那男性为什么不可以有呢?女生可以娇气,男生为什么一定要坚强呢?男性可以成为很好的工程师和领导者,那为什么女性不可以呢?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中,性别的组内差异是应该远大于性别的组间差异的。这就意味着女性之间的个体差异会远大于女性和男性之间的群体差异。真正的平等,就是应该基于个体,而不是基于性别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逐渐放弃以两性的角度看待世界,更加执着于个人,如此不仅仅是更加尊重他人,也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多样的看待一个人,当女孩子遇到心仪的对象不用再去局限于他的身高与年龄,而男孩子也不用因为身为家中的男性而需要独自一人承担例如房子等家庭重担。每个人都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平权不仅仅为了女性也为了男性,为了我们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面对所有的这些努力,只有在在充分鼓励和肯定了我们幻想,欲望,和快感的多样性之后,我们相信反向表演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乐趣。而真正价值观上的重塑更是解放我们的生活和思想的壮举。同时,在日常生活,带着思考男性霸权的意识去看事情,能让我们更有想象力地组织突破性地去打破性别刻板印象与男性霸权,做到真正的平权。【完】
后言/作者按
平权运动给我们的启示并不是要求我们去做什么我们本来不愿意做的事情,不是在告诉你:
“你应该这样做”
而是给出,并且承认了我们生活中的更多可能性,告诉我们:
“其实你也可以这样做”
布迪厄认为,爱情是男性霸权下的所有关系中最微妙的一种。我认为这种微妙,其实是一个给我们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很好的机会。只要有人愿意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将两性的关系互换,完全表演出对方的表演。而只要鼓励快感的多样性,这样的互换表演在很大可能性上是不会导致感情出现裂痕的。所以这将会是我们打破男性霸权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与此同时,心中有象征结构系统的意识给我们最大的帮助就是,它让我们更有想象力地,更合适地来打破性格刻板印象对我我们表演的约束。这样男性霸权才是这个社会中所有不平等现象的核心。
束缚我们自由的从来都不是这个社会,而是我们内心的偏见。
但我有时很疑惑,在中国现在女权被污名化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个人做什么都好像显得苍白无力……
更令我悲愤的是很多女性已经被洗脑得很深了,甚至不仅自己心甘情愿地跪着,更拉扯着那些努力站起来的人,和部分男性一起攻击、辱骂独立女性;甚至不仅自己意识不到,还振振有词地反驳说“男女已经很平等了”………
每看到这些,都有种道德深处的无力感……
身处这个大环境的、少数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我过去常有看到某种社会现象,在宿舍/家里和他们说我看到的性别问题,但似乎没人想讨论这个…默默听我说完,过一会,默默岔开话题……
还有现在铺天盖地的加深刻板印象的文章,某大学开设“女德课”,某地区教育局印给小学生毫无科学道理的“性别教育”,和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pua、qj、家暴……
我有时真的很愤懑、困惑、而无力……
我知道自己管太多了,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去想。
可能我还不够成熟、不够理性,也可能现在的自己太渺小所以感觉无力。
只有大部分女性都意识觉醒,才能带来女性地位的提高。
虽然“做好自己”很乐观也比较积极,但面对“女性职业天花板”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置身于世就无法避免…
但天朝做得真的很好吗?国际排名里,中国性别平等排在100多名,总共才不到两百个国家。
生活和性活动是区分开来的,喜欢在性中被动,不带表你要在工作中成为男性的附庸,不代表你就该作为生育的价值(而不是作为独立的人的价值)在婚姻中被估价,不代表qj中的受害者就该被骂“骚”,不代表qj被合理化。
再者,文章提到了,是“你还可以这么做”而非“你必须这么做”。性别角色可以是你自己的选择,但女权运动要争取选择的权利。
中国女性好像必须保守、纯洁,对于换卫生巾都要遮遮掩掩,仿佛是什么很羞耻的事情。很多内衣店无脑地把各种胸型往同一件里塞,绝大部分女性都穿错了内衣。
说要反向表演,我经常在看到妈妈看某恋爱电视剧时,我都很希望里面的霸总/xx帝换成女性,某小人物/傻白甜换成男性。但中国绝大部分影视女性角色的塑造扁平单一得仿佛流水线生产………
(抱歉,可能大晚上所以有点多愁善感,发表一大堆悲观言论……)
国外部分单纯做了个表皮功夫也挺令人厌恶的…
男性霸权根深蒂固的太厉害了,从小学习接触的东西或明面或隐晦地传递着这种思想,我个人是难以摆脱了,一种说法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叫作"小事听女人的,大事男人拿主意",明明不太对,可是很多人认同,甚至我也有点。我不知道作为一个ṡṻḃ对男性Ḋṏṁ的臣服,有没有一部分这个的原因在里面?
2. 女权主义历史上曾经是问题?
另外“母系”是平权?还是站在“男性霸权主义”上的观点?
还是仅仅为了反驳我这个“生理差异”的观点?所以“母系”怎么来的?你确定不是“生理差异”引起的?
关于男高女矮,建议了解下男女平均身高。所以为啥不能认为男生比女生高?
你的文章缺少实例,是用实际去引导大家思考,而不是你在这里意淫。凭借这样意淫来引导,你觉得你的文章负责任吗?
引用了那么多,宁真的看完了?看完学懂了?还是找到话题了,满腔热血义愤填膺的发帖?这个话题到底有多大你知道吗?抛开条件来讲平等?
真的,题目挺好的,但是…没内味。
建议拿给高中老师看看你这文章能有多少分…
人身攻击是不好的,建议写点完整的东西来反驳我。